中壢工業地,中壢工業土地,中壢工業用地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中壢工業地,中壢工業土地,中壢工業用地.工業地,工業用地,工業土地.買桃園中壢的土地工業地出售資訊.在桃園中壢買一塊可以分割的工業地,工業地買賣出租,租中壢工業地.查詢桃園工業區的工業用地實價登錄行情價格,請指定桃園廠房仲介-www.桃園土地農舍買賣.tw-0933786638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1113最後頁
共11789筆/共1179頁
首購族真慘!房貸卡關、申訴專線也沒用 業者曝:違約率比投資客還高2025/08/16發佈

房貸之亂持續延燒,金管會和財政部陸續出手,要求銀行應加速撥款速度,並優先給首購、自住、已承諾房貸的民眾,若有問題,可撥打申訴專線,但陸續有民眾反應,就算打電話申訴也緩不濟急。

其實,申訴專線去年就已設立,但央行表示,投訴案例極少,專家就表示,一般民眾很少會知道申訴專線與信箱,就算申訴了,可能處理結果還沒出來,就得面臨解約問題。

有網友就分享真實案例,去找了銀行貸款,許多銀行都表示不會收件、不會過,或是只能給很差的條件,打了申訴專線,承辦卻說,要跟銀行申請,告知是哪家銀行承辦才能處理,但問題是銀行連收件都不想收,該如何提供資料給央行承辦?若申請太多家銀行,也會影響日後聯徵條件,最後根本無法送。

也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客戶4月簽約、5月底對保,一直到現在貸款都還沒下來,看到申訴專線後先打給銀行總行,馬上被轉到分行,分行直接表示目前貸款額度不夠,沒辦法撥款下來。

後來轉打去申訴專線,發現是民營機關,只能協助轉達,無法處理。最後不死心再打去金管會,金管會又給了總行電話叫他打去,民眾表示回說已打過了,金管會又說,可以直接線上寫信給銀行局,銀行局會轉給銀行處理,整個過程無限循環,沒有解答。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去年央行9月祭出新一波打房,隨後的貸款問題四起,近來詢問相關從業人員發現很多不合理現象,像是限貸令回溯措施,一般政策法規基於「信賴保護原則」,並不會回溯實施,最衰的人是多年前在雙北市以外地區購買預售屋、且成交總價低於4 千萬的人,從成交到預售屋完工交屋經歷3、4年,房價漲超過 4 千萬,變成央行認定的「高級住宅」,貸款成數只剩 3 成,交屋通知頓時變成斷頭通知。

另外,「豪宅限貸令」斷頭違約情況也比預期嚴重,何世昌說,這可能肇因於銀行鑑價、放款各自為政,甚至出現「鑑價取其高、放款取其低」的荒唐現象,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舉例來說,民眾在2022年在高雄買一戶預售屋,成交總價為2900萬元,他準備了4成頭期款、即1160萬元,預期交屋時向銀行貸款6成、約1740萬元。

但今年建商通知對保、交屋,銀行鑑價為4200萬元,受「豪宅限貸令」約束,貸款上限只剩3成,民眾以為是比原估的1740萬元少480萬元,但沒想到,銀行所謂的貸款上限3成,是以成交總價2900萬元為放款基準,所以只願核貸870萬元。

何世昌表示,不少業者坦言,現階段反而是多屋族順利交屋比率比較高,因房貸而違約的大多是沒買房經驗的首購族,何世昌說,根據業者說法,首購族沒經驗、沒門路,大部份只能跟親友調頭寸,調不到的話只能賠錢違約,投資客找錢的經驗豐富,有些人就乾脆去民間融資借錢、促進地下經濟。

何世昌表示,房市調控這件事對政府而言真的兩難,房價跌得不夠多,等著買房的民眾不滿意;房貸貸不到,被迫斷頭的民眾必然極度不悅,不管哪一種情況,民意迴力鏢最終都會打到政府身上。

寶和建設執行副總經理王董騏建議,現階段最好多找幾家銀行比較、評估貸款條件,個人先提供完整存款、貸款等相關資訊,金融機構就能夠在不查聯徵的情況下進行房貸條件評估;若面臨銀行貸款成數不足,可以找家人「作保」來增加銀貸成數的根據。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2000萬賣地款驚人操作!地政士親授3招『合法節稅術』 國稅局也認2025/08/16發佈
房市示意圖

2000萬賣地款驚人操作!地政士親授3招『合法節稅術』 國稅局也認



朋友多年前與他人共同投資土地,如今獲利了結,2000萬現金入帳,卻面臨資金無處可去的窘境。這看似「甜蜜的負擔」,實則反映了稅制與金融監管下,許多高資產族群的共同困境:如何在不觸動銀行通報機制與國稅局查稅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大額資金?



資金來源的合法性是首要關鍵



明深地政士事務所 主辦代書 嚴意情 說明,這筆2000萬元的土地交易獲利,本質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依法應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若當初投資時有明確合約或金流紀錄,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誠實申報。許多納稅人因畏懼稅負而選擇隱匿,反而可能面臨《稅捐稽徵法》第41條的逃漏稅刑責(最高5年有期徒刑)。與其承擔法律風險,不如諮詢專業會計師,評估如何適用「土地交易所得免稅」或「成本認列」等合法節稅方式。



贈與稅的合法規劃策略



為子女購置房產時,直接贈與現金確會面臨每年244萬元的免稅額限制,但實務上有更聰明的做法:



1. 分年贈與:



父母雙方每年可共同贈與488萬元(244萬×2),若提早規劃,5年內即可合法移轉2440萬元,完全涵蓋這筆資金。



搭配《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的「婚嫁贈與」免稅額(100萬元),可進一步提高移轉額度。



2. 直接代付房款:



父母以自身名義購屋,再透過「逐年贈持分」或「出售給子女」的方式移轉。



此做法可避免現金贈與紀錄,且房產移轉時的公告現值通常低於市價,節稅效果顯著。



3. 保險工具輔助:



購買高額儲蓄險(要保人為父母,受益人為子女),透過保險給付的法律特性逐步移轉資產。



銀行存款的替代方案



若短期需存放資金,可考慮以下合法途徑:



分批存入:依《洗錢防制法》,單筆50萬元以上交易銀行需申報,但「申報不等於課稅」。若資金來源合法,分次存入並保留交易證明即可。



信託專戶:設立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將款項專用於購屋,既能證明用途,又可避免被視為贈與。



短期定存:分散至不同銀行,每筆定存金額低於500萬元,降低單一帳戶異常變動的關注度。



風險警示:地下金融的潛在危機



嚴意情 提醒,部分人士會尋求「地下匯兌」或「人頭帳戶」處理大額資金,但這類做法可能觸犯《銀行法》第125條(非法收受存款)或《洗錢防制法》第14條(隱匿犯罪所得),刑責遠高於稅務問題。2022年高雄即發生案例,某地主透過地下錢莊處理賣地款項,最終因錢莊倒閉導致血本無歸,還遭國稅局追稅罰鍰。



專業團隊的不可替代性



面對複雜的稅務與資金規劃,建議找有實務經驗地政士,設計不動產登記與移轉路徑,最大化節稅效益。



合法透明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



明深地政士事務所 主辦代書 嚴意情 說明,與其終日擔心國稅局追查,不如將這2000萬元視為「財富重新配置的契機」。透過專業規劃,既能合法節省稅負,又能為子女奠定穩固的資產基礎。記住,真正的財富智慧不在於「逃避規則」,而在於「善用規則」這才是留給下一代最珍貴的理財教育。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央行將為房市解套?外傳貸款總量管制排除都更危老,央行發聲駁斥2025/08/16發佈

近期房貸市場水位吃緊,銀行放款趨於保守,許多交屋在即的買方徬徨失措,外傳中央銀行擬於9月理監事會議,討論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將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排除在外的可行性。央行今(15)日強調,此舉有失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相關傳言純屬臆測。



央行並未限制都更危老重建貸款​



針對外界高度關注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對於推動都更危老的影響,央行早已重申,關於不動產貸款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都更、危老或其他配合政府政策的重建案件都不受限制。



央行指出,去年上半年房市交易熱絡,6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升至37.61%,接近2009年10月的歷史高點37.9%。



因此,央行去年8月請銀行自主管理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考量各銀行資產規模與營運特性差異,由銀行自訂控管目標,央行也多次強調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以及不應影響業者推動都更、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用途等所需資金。



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金額、增幅持續成長



由於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未受央行規範限制,去年9月以來本國銀行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年增率都超過20%,今年6月底為26.73%,遠高於全體銀行建築貸款增幅2.01%;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占建築貸款比重,也由去年9月底的19%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23%。



根據統計,今年6月底,銀行辦理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餘額升至8,014億元,比起2020年12月底央行實施第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2091億元增加5923億元,並較去年9月底銀行開始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時的6700億元增加1314億元,顯示央行信用管制措施及銀行自主管理均未影響都更危老重建貸款。



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排除都更危老 難窺市場全貌與相關風險​



至於備受矚目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是否允當?央行解釋,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旨在觀測銀行信用配置情形與控管相關貸款風險。



央行表示,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屬於中長期貸款,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如果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雖然可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但將無法完全反映相關授信風險及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全貌,恐有失央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市中正『城心文祥』公辦都更案順利招商 市有土地再活化2025/08/16發佈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緊鄰東門捷運站的『城心文祥』公辦都市更新案,近日順利完成招商作業,由阿曼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獲選為最優申請人,將負責後續更新計畫的開發與推動。



該案基地面積約922.54平方公尺,屬市區罕見的小坪數基地,坐落在淡水信義線與中和新蘆線交會的東門站旁,生活機能便利、發展潛力高。基地內有兩棟4層樓的老舊公寓,屋齡逾50年,結構與居住條件皆已不符現代需求。



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自2022年底獲市府同意擔任實施者後,著手進行規劃、住戶溝通及招商條件研擬。雖然2023年首次公告招商未獲出資者響應,但經過住戶模擬選配作業後,意願比例超過8成,中心於今(2025)年3月重新公告招商,並於昨(14)日完成評選程序,順利引進出資者。



阿曼開發以「與你童樂」為設計主軸,規劃興建地上13層、地下4層的RC構造建築,並在1、2樓設置托嬰中心,區分住宅與托育空間的出入動線,確保社區隱私與安全。建築設計亦將納入屋頂花園、垂直綠化與生態景觀,打造半戶外共享空間,強調環境友善與社區互動。


圖片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提供

未來本案更新後可提供超過1,900坪的樓地板空間,總銷售金額預估超過21億元。阿曼開發也承諾將申請綠建築、智慧建築與耐震標章,提升建築品質與居住安全。



截至目前為止,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共擔任27件公辦都更案的實施者,成功招商案達16件,其中4案已完工、3案施工中,累計帶動民間投資金額達1,083億元。住都中心表示,將持續推出具潛力的公辦都更案件,歡迎更多民間企業參與,透過公私協力,推動都市更新與城市品質提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不起大房?小宅成新寵!全台25坪以下十大交易熱區 中壢奪冠、新北「這5區」入榜最多2025/08/16發佈
小宅已成購屋主流,根據統計,前十大交易熱區包括雙北、桃園和台中,其中新北有5區上榜最多。永慶房屋提供

由於房價高,購屋壓力日益增加,小宅逐漸成為民眾入手熱門選項。永慶房屋研展中心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彙整全台近一年25坪以下交易熱區前十名,結果顯示,桃園中壢區交易量勇奪全台之冠;新北市有淡水、中和、三重、板橋、新莊等5個行政區入榜最多,買氣十分熱絡。此外,台中市西屯區和北區也成功擠進Top10,搶手程度絲毫不輸北部行政區。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桃園市中壢區近一年內交易量達759件,傲視全台,拿下25坪以下小宅交易量的冠軍寶座。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中壢小宅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壢車站生活圈以及機場捷運沿線,包含老街溪站、環北站、高鐵桃園站與桃園體育園區站周邊。



陳金萍表示,該區不僅生活機能完善,公共交通也十分便利,加上機場捷運、綠線延伸至中壢等捷運建設持續推進,以及青埔、過嶺等重劃區的持續發展,吸引了大量人口不斷移入,進一步帶動了房市需求。她提到,中壢區25坪以下住宅的平均總價僅約543萬元,相較於雙北市的入手門檻更低,因此吸引不少小資族從雙北轉向中壢置產。



而在25坪以下小宅交易熱區前十名中,新北市佔據5個席次最多。陳金萍表示,除了淡水之外,中和、三重、板橋與新莊等區域皆屬於新北市第一環,這些區域與台北市往來便利,並且具備成熟的生活與交通機能。她指出,中和區的小坪數住宅主要分布於中正路、景平路周邊;三重則集中在三和路、重新路沿線;板橋以文化路一段、四川路、民生路三段為主;而新莊則多落在中正路一帶。



陳金萍分析,這些新北市的小坪數住宅大多鄰近捷運站,交通極為便捷,平均單價落在5字頭至6字頭,總價約在1,000萬元上下,對於預算有限但又希望離市中心不遠的通勤族群而言,住在這裡不僅能享有完善機能,同時也兼顧價格與地點的優勢,是相對理想的購屋選擇。



此外,台中市的表現同樣亮眼,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發現,西屯區與北區分別以617件和607件的小宅交易量,成功擠進全台前十名。永慶房屋提到,這兩區的平均總價僅為476萬元與426萬元,是榜上少數「五百萬有找」的小宅熱區。



永慶房屋分析,西屯區鄰近中科台中園區與台中工業區,擁有穩定的就業人口。加上區內有逢甲、東海等大學商圈,形成了學生與上班族共同構成的強勁居住需求,從而帶動了小宅市場的交易熱絡。



北區為早期發展的文教重鎮,永慶房屋指出,該區擁有一中商圈、中醫商圈、中友百貨等商業核心,並匯集台中科大、台灣體大、中醫大等多所大專院校,同樣吸引了大量的學生與就業人口,在這樣的人口結構下,小坪數住宅產品相對受到青睞,吸引自住與置產族群進場購屋。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開工率下滑、缺工讓工期延宕 預拌混凝土廠下半年營運保守2025/08/16發佈

房地產市場低迷、開工率下滑;加上對等關稅干擾企業經濟活動降緩、廠辦工程進度趨緩,又有缺工造成工期延宕,台灣區預拌混凝土公會預估,2025年國內整體出貨量將年減5%上下。



國內主要預拌混凝土廠國產建材(2504)、環泥(1104)、亞泥(1102)旗下亞東預拌等也對下半年出貨量及訂單能見度謹慎保守。



公會統計,2024年國內的預拌混凝土出貨量在4,000-4,200萬立方米;2025年應會跌破4,000萬立方米。



亞東預拌指出,房市榮景確不如去年;商辦、廠辦的需求也因對等關稅衝擊也有放緩。對下半年的出貨謹慎看待。



不過在平均單價較高的低碳、高端預拌混凝土產品比例提升下,市場預估,亞東預拌今年的營運將會是「出貨量持平或小幅減少」、獲利仍可創高峰。



國產建材2024年預拌混凝土出貨量在580-585萬立方米;在房市建案需求降、科技廠辦工程訂單能見度持平下,2025年的出貨量應會與2024年相當。



主要以南部市場為主要營業區域的環泥指出,根據目前各廠區對接單、訂單能見度的反映,下半年的需求確有下滑。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貸款排撥等2個月 「移轉登記」延遲 屋主苦繳全年地價稅2025/08/16發佈

地價稅每年11月開徵,如當年度有出售土地該由誰繳稅?新竹市稅務局提醒,依據《土地稅法》第40條規定,每年8月31日為地價稅納稅義務基準日,即以地政機關8月31日土地登記簿上所載的土地所有權人,為當年度地價稅納稅義務人,如在8月31日前完成移轉登記,新所有權人持有雖未滿一年,仍為全年地價稅納稅義務人,如超過8月31日才移轉登記者,則由原所有權人為納稅義務人。

稅務局舉例,新竹市民老黃於今年7月將名下的土地出售給小吳,並已簽訂土地買賣契約,但因貸款撥款延遲,導致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直到9月才能完成,引發雙方對當年度地價稅應由誰來繳的爭議。

稅務局說明,地價稅以每年8月31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當日土地登記簿上所載的土地所有權人,即為當年度地價稅納稅義務人,所以今年地價稅仍應由老黃負責繳納;但若老黃能於8月完成移轉登記,則小吳將成為當年度地價稅納稅義務人。

稅務局補充說明,土地移轉時要注意當年度地價稅之稅捐歸屬,買賣雙方若於買賣契約書中約定地價稅由誰繳,或按持有月份比例分攤,屬當事人之私權行為,不能因此變更納稅義務人及應納稅額。

此外,經法院拍賣取得者,自領得法院核發權利移轉證書之日起,即取得該不動產所有權,不以登記為要件,如拍賣案件拍定人在今年8月29日領得法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縱使於今年9月2日才完成地政登記,114年地價稅納稅義務人仍為拍定人、新所有權人)。

稅務局提醒,年度中有買賣土地的民眾請多加留意,8月31日為地價稅納稅義務基準日,攸關當年度的繳稅權益。另如符合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要件尚未申請者,可於9月22日前至稅務局網站線上申請,或以郵寄、傳真、臨櫃辦理,當年度才可適用;逾期申請者,自申請之次年起開始適用。若已申請核准而用途未變更或減免原因、事實未消滅者,以後免再申請。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今年GDP預估值至4.45% 連2年「破4」無虞2025/08/16發佈

主計總處今 (15) 日公布今年經濟成長率 (GDP) 預估值為 4.45%,上修 1.35 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經濟成長 6.75%,上修 1.40 個百分點,下半年預測成長 2.30%,也上修 1.30 個百分點,而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為 1.76%,下修 0.12 個百分點;至於明年,主計總處則預估 GDP 為 2.81%,CPI 年增幅 1.64%。



主計總處預測第 3、4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2.91%、1.72%,併計第 1、2 季 (上半年經濟成長率 6.75%) 後,全年 GDP 達 4.45%,較 5 月預測數 3.10% 一口氣上修 1.35 個百分點,每人 GDP 3 萬 8066 美元,CPI 上漲 1.76%。



主計總處說明,AI 與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強勁,加上川普政府放寬拜登時期的 AI 晶片分級管制措施,加速 AI 資料中心建置,以及高階伺服器領導廠商改良機櫃設計,減少組裝複雜度與精密度,推升先進製程晶片及資通訊產品供貨速度,帶動我國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品出口擴增,占整體出口比重已逾 70%,且多數大廠已規劃在美增設產能,可望有效舒緩半導體關稅衝擊,預測今年商品出口 5,892 億美元,年增 24.04%。



而商品進口受出口及投資引申需求影響,預測今年為 4695 億美元,年增 19.04%。



展望 2026 年,主計總處預測商品出口 6021 億美元,年增 2.19%,進口 4734 億美元,年增 0.83%,併計商品與服務並剔除物價因素,輸出入分別實質成長 2.01%、1.91%。



內需方面,關稅不確定性衝擊上半年股市交易量能,另民眾觀望汽車進口關稅,延遲購車,抑低國內消費成長力道,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 0.85%,下修 0.79 個百分點。



不過,明年車市可望隨關稅明確後回升,加上國人跨境旅遊熱潮延續,有助支撐消費動能,預測明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 2.19%。



而多家國際大廠在台設立研發中心及資料中心,以及政府積極規劃 AI 新十大建設等,均有利支撐民間投資動能,惟房市降溫、離岸風電投資高峰已過,約制部分成長力道,預測全年民間投資實質成長 9.89%,上修 4.12 個百分點,明年則成長 1.75%。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央行:未限制都更危老重建貸款2025/08/16發佈

對於近期有媒體指稱中央銀行可能會在 9 月理監事會議,討論把符合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排除在不動產貸款計算範圍的可行性,央行今 (15) 日回應,此屬臆測。



央行說明,配合政府加速都更危老重建政策,央行未限制都更危老重建貸款,並多次強調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以及不應影響業者推動都更、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用途等所需資金。



由於都更危老重建貸款未受央行規範限制,去年 9 月以來本國銀行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年增率均逾 20%,至今年 6 月底為 26.73%,遠高於全體銀行建築貸款增幅 2.01%;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占建築貸款比重由去年 9 月底的 19% 上升至 6 月底 23 %。



央行也提到,6 月底銀行辦理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餘額升抵 8014 億元,較 2020 年 12 月底的 2091 億元,增加達 5923 億元,並較去年 9 月底 6700 億元,增加 1314 億元,顯示本行信用管制措施及銀行自主管理均未影響都更危老重建貸款。



央行強調,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屬中長期貸款,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若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雖可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惟將無法完全反映相關授信風險及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全貌,恐有失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新北40歲以下青年買房壓力大 年薪不到60萬每年房貸近45萬2025/08/16發佈

想買房是許多青年族群的夢想,不過,有房產集團彙整聯徵中心數據,發現新北市40歲以下的青年族群,購屋負擔相當沉重。



新北市房貸族劉先生表示,「當然都會有影響,就變成說我們平常買東西什麼的,就要稍微地想一下。」



新北市房貸族張先生指出,「如果寬限期後可能會比較硬一點點,剩差不多1、2萬元。」



新北市40歲以下的青年族群,年薪不到60萬,占青年房貸族大概3成,每年房貸的還款金額大約近45萬,等於房貸還款金額占年薪比例超過75%,算一算,繳完房貸後等於每個月只剩1萬多元,可以吃飯或負擔生活開銷。



至於年薪60萬到120萬的族群,則是青年購屋的主力族群,每年要繳的房貸大約是48.6萬,年薪120萬到200萬的青年,每年也得還房貸60.8萬。



永慶房屋品牌行銷部總監郭翰說,「60萬年薪的話大概會有70%左右的薪資,要拿來付房貸,以下占比30,可能是基於自己的配偶、有父母的支持,我覺得他們才能籌措他們的頭期款。」



房市趨勢專家表示,現在的房市,已經陷入搶貸亂象的困境,包含自住和首購族排隊苦等貸款。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大家資金貸不到款甚至於往地下金融,或者是利率比較高的金融機構去,那這樣子反而風險增加。」



自從央行去(2024)年9月,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統計六都在今(2025)年上半年家戶購屋比只剩1.4%,也就是每100戶中,只有1.4戶買房,追平2016年房地合一稅剛上路的房市谷底。專家預期,下半年的928檔期,恐怕也不樂觀。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就要去觀察它會不會有這個落至千億元以下的寒冬狀態,市場上面真的過分冷靜,可能是疫情之後最冷的一個階段。」



專家分析,接下來得觀察9月是否降息、以及銀行放款,是否出現鬆綁空間,才能讓陷入寒冬的房市,出現一線生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1113最後頁
共11789筆/共1179頁
聯絡資訊
公司圖片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64號
網站QR Code
http://www.桃園土地農舍買賣.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189,919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中壢工業地,中壢工業土地,中壢工業用地-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